我是如何使用Kindle, 以及我在使用Kindle過程中學到什麼?

我在2009年曾經寫過這麼一篇blog-Read It Later資訊爆炸的好幫手, 當年剛用Read It Later確實這個服務讓我深為驚艷, 但是用了一陣子後, 卻覺得Read It Later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當要讀的文章累積越多, 這些文章放進Read It Later有放跟沒放是一樣的XD, 這跟當年興沖沖去訂了Time雜誌以為自己的英文會變好一樣, 當這期的Time還沒讀完, 下一期又來了一樣, 如果好好讀完一篇文章或是一期Time週刊(真實的狀況是, 到目前為止還沒真正將Time週刊看完過:P), 遠遠勝過一堆沒看過的文章或是一堆週刊.

後來的發展狀況是, 我用了Read It Later + iPad版 , Read It Later這個服務後來改名為Pocket, 我也用了Instapaper + iPad, 儘管這些服務與行動裝置技術上並沒什麼問題, 最後我都捨棄不用, 原因除了資訊累積過多, 沒能有效率的閱讀-主要原因是

  1. 使用iPad很容易分心 , facebook, twitter , e-mail
  2. 還有螢幕並不適合長期閱讀, 看久很傷眼.

  3. 體積過大, 外出攜帶不方便 , 雖然後面出了iPad mini, 但是其螢幕還是不適合當做閱讀器

這些問題, 後來使用了Kindle paper white, 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

  1. Kindle本身設計為閱讀專用機, 在Kindle上雖能用Wifi上網, 但是你壓根不會想用Kindle收e-mail, 上網, 上Facebook,twitter
  2. Kindle電子紙的設計比起iPad螢幕更適合閱讀, 我已經是40歲以上的中年大叔了, 眼睛可要好好保養.
  3. Kindle非常輕巧. 外出攜帶非常方便. 但是要小心的是, Kindle電子紙似乎怕熱, 外出千萬不要放在車子上, 我的第一台Kindle就是這樣掛掉的

但是Kindle難道沒有資訊累積過多, 最後乾脆不看的問題? Yes, 當然有, 但是Kinde因為體積輕巧, 攜帶方便, 當我外出了時候, 等餐, 等交通車這種瑣碎時間就是最好閱讀文章的時間, 昨天寫了一篇如何備份在Kindle中的閱讀標註到Evernote, 才發現從我使用Kindle到現在很紮實的閱讀100多篇文章, 其中有些是在Amazon購買的電子書. 當閱讀行動裝置解決以上問題, 利用瑣碎的時間效益實在驚人.

說完了使用Kindle的好處, 那我如何將Kindle變成我Read It Later的裝置? Amazon為Kindle設計一個很不錯的瀏覽器擴充套件-Send to Kindle, 當你在Twitter, Facebook看到朋友分享的網路好文章, 按一下Send to Kindle, 這些文章就會轉成Kindle的格式, 由於這些轉換動作是在Amazon雲端完成, 需要一點時間, 但通常不會超過3分鐘, 打開Kindle連上Wifi, 這篇文章就會同步到你的Kindle, 於是你就可以利用一些瑣碎的時間好好閱讀這些文章.

Send to Kindle的瀏覽器擴充可以到http://www.amazon.com/gp/sendtokindle這邊有安裝下載連結, 目前只有支援Chrome與Firefox

SendToKindle

同步到Kindl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我從Kindle的使用過程學到什麼?

自從接觸到Read it Later, Send to Kindle這種資訊同步機制, 深深喜歡這種工具, 雖然各種數據顯示, 行動上網的流量逐年在超越Desktop, 但是以我知識工作者的角度而言, 大部分時間還是透過Desktop接觸資訊, Desktop也許需求不會有過去的急遽成長, 但是它還是生產力不可或缺的工具, Read it Later, Send to Kindle可彌補Desktop與Mobile device之間的資訊同步問題. 在使用這些瀏覽器擴充總不知不覺去思考這些工具是否還有其它用途? GoLater這個idea可以說有一部分是在這種狀況下看到它的一點輪廓. 網路除了一些正經八百的文章, 最多的應該就屬美食報導, 旅遊經驗分享最多, 但是這些文章我並不會存到Kindle, 因為Kindle沒有地圖服務, 我希望的是這些美食blog, 旅遊文章存到行動裝置的時候也可以在地圖上顯示. OK , 這就是我後來做GoLater的最大動力-這個出自自己的需求, 無論如何也要將它生出來:-)

GoLater release沒多久, 就受到日本媒體的注意, 其中一篇被Evernote Japan分享到Facebook(註2), 它的評語是

「あとで読む」の場所版という感じですね

感覺上是Read it Later的地方版, 這個編輯的評語真是深得我心, 他一眼就看出GoLater整個操作模式就是仿造Read It Later, 但是是針對想去的景點. , 這個編輯大概不會想到GoLater的作者本身就是Read It Later, Send to Kindle的重度使用者:-)

GoLater也設想到景點越存越多, 使用者真的會去嗎? GoLater會將這些網頁筆記顯示在地圖上, GoLater就像是你私人的LBS服務, 當你可以使用地圖模式取得這些存過想去的資訊, 並可以利用Apple內建的地圖導航功能到達這些地方, 想去只差行動力, 而不是忘記.

Read it Later, Send to Kindle是我在設計GoLater參考的資訊操作模式. GoLater的開發動機與過程卻耗掉我將近兩年的時間, 這個經驗我做成了簡報, 將我這段期間犯的錯誤做了一個整理, 可以參考A Story about creating GoLater , 這個簡報非常適合在也有在開發產品的你/妳, 一個idea的形成往往是從自己的貼身經驗, 這個idea是否能持續將它完成, 取決你有多想要這個idea. 希望看完我的簡報, 您也可以順利開發出內心的idea, 然後一版又一版的去改進.

有興趣安裝GoLater請到Apple Store下載安裝

Written with StackEdit.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Kindle 2支援中文顯示了

[ ChatGPT 與你分享好書 ] 超級預測

免費的最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