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3的文章

程式設計師什麼狀況下才會真正感受到 AI 的威脅?

圖片
  程式設計師在哪些情況下會真正感受到 AI 的威脅呢?現在有了一個選項,即可以讓 AI 幫忙處理一些瑣碎的工作,讓人們可以專注於更有創意和挑戰性的工作,例如設計和開發新的產品或應用程式。 假如我們開啟一個專案,我們把客戶的需求/軟體操作介面/user story/商業邏輯等資訊輸入這個專案後,我們可以透過 AI 幫忙產生符合客戶需求的「第一版」,然後我們可以根據第一版的測試報告修正 Bug,AI 就會產生一個更新的版本,再進行測試,直到我們滿意為止。 如果我們 使用 GAN 對抗生成網絡這個模型,甚至不需要人來測試了 ,因為可以讓另一個 AI 來測試,並報告 Bug。另一個 AI 負責整合測試,直到一個穩定的版本出現為止。 使用 AI 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地工作,並釋放出更多時間來思考和創造 。所以這不一定意味著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會被取代,相反,他們可以轉向更有挑戰性的工作,例如 創造更複雜的應用程式或建立更複雜的 AI 系統 。如果您想繼續充當程式設計師的角色,那麼您可以 將自己轉型為 PM,並負責開發規格。或者,您也可以開始學習其他技能,例如銷售和行銷,並在不同的領域中尋找新的機會 。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Maoyang's AI Canvas 開源報報主編 訂閱網頁更新 Get new posts by email: Subscribe Powered by

人工智慧書法家

圖片
  今天看到有人分享了一個日本人做的開源專案,他把日本一種基於 GennoMincho Bold 字體丟給 Diffusion 影像生成模型 ACertainThing 去訓練對Mincho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進行微調產生了一種新的字體 - IgyouMincho 我幾年前剛學習機器學習這個概念的時候剛好也在學書法,我當時有一個想法  - 有沒有辦法把所有的王羲之書法作品全部輸入一個機器學習模型,然後就會自己去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風格 以後我只要在電腦輸入一段詩詞,這個機器學習模型就會自動幫我使用王羲之的行書風格產生出一個影像檔 跟目前很流行的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或是 DALLE2 很像,只要輸入文字就可以產生出書法作品 這在 5 年前有這種想法,其實有點不知如何下手,當時確實花了一點時間去網路上找有沒有人在做這種研究,最後得出這種技術要使用 GAN 對抗生成模型去做,跟目前的 ChatGPT 訓練過程很類似,也跟目前很流行的 Stable Diffusion 訓練方式很像 會想做這件事,只是為了想解決書法集字的困擾,後來發現中國那邊都是用資料庫的方式去解決書法集字的問題,因為這件事也很抽象,自己的專業能力不夠,所以就沒有繼續研究下去 所以今天看到日本人做的這個開源專案,讓我覺得我 5 年前那個想法應該會有研究團隊在研究了,可能是在日本,或許是中國的團隊,畢竟這兩個國家的書法市場很龐大,要訓練出這個人工智慧模型也需要花不少 GPU 的運算資源 附帶一提,日本已經訓練出一套人工智慧模型專門辨識日本的古老書寫作品 ( 其實就是漢字+草書 ) ,理論上那套人工智慧也有辦法辨識出孫過廷的書譜,或是王羲之的草書,這兩位中國古代書法家都是日本人的最愛 以下是這個開源專案的網址,還有一個幾年前我看到類似的專案 1.  Mikanixonable/IgyouMincho: AI生成したフリー日本語フォント - https://github.com/Mikanixonable/IgyouMincho 2. LingDong-/edges2calligraphy: Using pix2pix to convert scribbles to Chinese calligraphy - https://github.com/LingDong-/edg

Notion AI 很棒,可惜無法使用自然語言的對話方式找筆記

  我從去年 11 月開始用 Notion AI ,Notion AI 功能是很棒,很奇怪 Notion 竟然無法讓使用者做到 Hetabase 這個用自然語言對話的方式找筆記? 我後來想通了一件事,Notion 的使用者族群可能最大的應用不是在做知識管理,這件事大概只有 Notion 的後端資料分析師知道 當 Notion 知道大部分的使用者用 Notion 都不是用來寫筆記,可能是用來管理工作的成分比較大時,自然就不先考慮提供用這種自然語言功能來讓使用者找筆記 反而 Notion 知道使用者寫筆記的人少,於是把重點放在用 AI 生成筆記這一塊,讓使用者更願意在上面生成內容,而不是在上面找筆記 Hetabase 一開始就強調知識樹的功能,他的主打族群應該也是那些重度的寫筆記使用者,於是很自然先做用語意搜尋筆記的功能 這是我自己的觀察,不一定對,我希望 Notion AI 下一版也可以推出用語意對話功能找筆記,這個技術 Notion AI 團隊一定做得到,只是它們在考量做這件事的效益到底有多大? 這是 Hetabase 使用類似 ChatGPT 的對話方式 找筆記 Demo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Maoyang's AI Canvas 開源報報主編

需求這件事要靠觀察

早上在看創新的用途理論看到這句話  Sony的創辦人盛田昭夫甚至反對做市調,他主張「仔細觀察大家怎麼生活,憑直覺去了解他們想要什麼,然後就去做。 這句話讓我想到福特汽車的創辦人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如果你去問使用者想要什麼交通工具,他們會跟你說想要跑更快的馬 所以需求這件事要靠觀察

古老的人工智慧符咒大全

圖片
  剛剛在一個社團看到有人貼了一張很舊的書籍照片 - 符咒大法典 最近塗鴉牆則是一堆 chatgpt 密技,或是 midjourney 詠唱 我在想 1000 年後會不會也有那麼一本古老的書籍叫 「遠古人工智慧符咒大全」? 如果以 1000 年後看現在的角度來看 1000 年前的人類,搞不好當時那些符咒真的有用,只是那個「系統」已經失靈了,就像 1000 年後的人類拿到 「遠古人工智慧符咒大全」這本書也無法使用了,因為這個人工智慧系統也很老舊失靈了 對了! 有一本書可以再拿出來複習 - 人類大命運 ,這本書在 4 年前很紅,作者預測了一件事看起來應該是成真了,未來的宗教神祉就是人工智慧,古時候的人類做重要的決定要求神問卜,未來人類則凡事都要問人工智慧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Maoyang's AI Canvas 開源報報主編

使用 AI 工具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圖片
  昨天發了一篇 blog 文章,總共有 600 多次點擊,結果只有一個人跑來跟我講文章裏面有一個連結無法打開 這件事告訴我,現在的人真的不太喜歡看文字 所以我有點搞不太懂用 AI 產生 100 篇文章的意義在哪裡? 有一種說法是欺騙 SEO 演算法,但是能騙多久呢? 雖然我很喜歡 AI 工具,但是你認真用 創新的用途理論 那本書的觀念來審查目前很多 AI 工具的 idea ,其實真的只是炫技而已,使用者真的會願意為那些工具付費? 當市場正常化後,就出現泡沫了 我預測過了一年後,應該就會有一堆 AI 公司的倒閉潮 我會有這種感想是最近看了一堆 AI 工具,但是真正會讓我想付費的沒幾家 不過從這件事也讓我想到一個道理 - 經濟學的柯斯定律與聖經裡面講的馬太效應,AI 工具真正的受益者可能是那些已經在檯面上的公司或是人,雖然吳淡如使用 midjourney 被一堆人炎上,但是她在實體或是虛擬世界還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人 所以我覺得無論是作家或是藝術創作者真的也不要太排斥 AI 工具,好好善用這些工具,還是有辦法去承接過去的紅利 想到前一陣子看到一個冷笑話 - 現在使用 AI 做內容摘要就好像當年 iPhone 出來的時候一堆人跑去做 ToDo list ,我想這個比喻大概只有做過 App 的人才懂,因為我自己也真的做過一個 ToDo list 的 iOS App  所以我自己在開發工具也要用這種標準來審視自己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Maoyang's AI Canvas 開源報報主編

使用者為什麼不買單?

 在 FB 看到  一篇短文  在分析付費服務與免費服務的利與弊 這個問題,我自己在 2022 年也想了一整年,以下是我的心得 想要使用免費服務是人之常情,因為我自己有在做 付費的軟體服務 ,我也去研究使用者不願意付費的原因 這篇文章只講到一點 - 「 大多數的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時間」 為什麼會這樣? 根據我的研究結果就是 - 使用者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時間的價值 但是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 不要把使用者不買單的原因全部歸咎於此! 我會改變這個想法來自最近在看的一本書  -  創新的用途理論:掌握消費者選擇,創新不必碰運氣 這本書我看了四個章節後, 覺得這本書跟創新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倒是覺得這本書比較像是行為科學中在研究人的購買動機與行為 如果你想做付費產品,無論是實體或是虛擬,這本書值得看很多次會很有啟發性 - 人會願意付費背後都有一個產品開發者想不到的動機跟原因, 這件事一旦被你挖掘了出來 ,並套用到你整個產品服務流程,就是你的競爭者無法抄襲的地方 使用者不懂得如何衡量自己的時間價值在創新的用途理論並沒有提到,倒是我在另一本書有看到這個說法 - 深度職場力 為什麼使用者不懂得衡量自己的時間價值? 其實這個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有, 原因出在我們對於不確定性的不安,所以人性會傾向於去做眼前看到確定的事情,不會把時間花在自己無法預測的事情 我舉一個例子 - 上班每個月都可以拿到穩定的薪水,創業在商業模式還沒確定之前,也沒有天使投資人支持你的時候,要投入自己的資源跟金錢去做一件無法預測收入的事情,你會選哪一條路? 大部分的人會去選擇找一家公司,拿穩定的薪水,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選擇,並沒有對與錯 所以人不知道自己的時間價值,會去選擇一條安全的路,這也是人類的大腦預設 - 一切都是為了風險考量 但是這個大腦的預設在目前這個變動很快的時代,可能會有點不太適用,這件事也在一本書中有提到 - 就業的終結 就業的終結那本書我看完後最深刻的大概就是那一句話 : 不要當感恩節的火雞 這句話的意思在反應目前 這個變動劇烈的時代,我們可能無法靠單一的技能去安穩的過一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 ChatGPT 跟 Midjourney 出現後會帶來許多人的焦慮 - 我的工作是不是有可能被 AI 取代? 所以以人類追求穩定性的大腦,在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來,變成感恩節的火雞的機率就會變得非常大,要去

使用 New Bing 的 Chat 功能來當作閱讀 PDF/網頁文章/程式碼的輔助工具

圖片
 這個功能我是昨天才發現的,當你在看一篇網路文章的時候,點選 Bing 的 icon 後就可以讓 Bing 跟這篇文章互動 今天打開 Bing 的 Chat 後,第一件事它就先幫我摘要這篇文章的重點 除此之外,你可以選取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請 Bing Chat 幫你翻譯成中文 在 FB 看到 一篇分享  ,則是利用這個功能把 Bing Chat 當做是閱讀論文的輔助工具,例如請 Bing 幫你 摘要論文的重點 解釋論文中的程式碼 做一個論文的總結 當然你也可以請 Bing 幫你把論文翻譯成中文 對了 ! Bing Chat 有做一個蠻貼心的功能,可以把 Bing Chat 的答案複製到剪貼簿 如果你想要把互動的結果存到 Notion 筆記中,毛遂自薦一下,可以使用我開發的  LN+ for Web 將 Bing Chat 的聊天內容複製貼到 Notion 筆記中 ( LN+ for Web 可以幫助你將網頁與筆記做雙向關聯 )  感想 我最喜歡的功能就是請 Bing 幫你解釋程式碼,例如你在瀏覽 Github 的時候,就不用那麼辛苦把 source code 拉到 VS Code ,然後利用 VS Code 跟 GPT-3 整合的外掛程式去解讀 source code 你也不用打開另一個視窗打開 ChatGTP 去詢問 ( 有興趣請參考這篇文章說明 ) 這一切動作直接在 Edge + New Bing 的頁面中就搞定了 所以 Google 真的不緊張? 我實在不喜歡 Bing 的搜尋功能,但是看到這樣的整合,只好把 Edge 的內建搜尋改成 Bing AI 工具迭代的真的有點恐怖 順帶一提 我看到不少網友說申請 New Bing 要等很久,微軟這次的行銷很厲害,它們在 New Bing 有要求你要做三個動作,我在 New Bing 發布的第一天就去申請試用版,但是等很久還是排不到,後來我就乖乖地按照微軟的指示 1 要有微軟的帳號,你的 Edge 瀏覽器也要用這個帳號登入 2 將你的 Edge 內建搜尋引擎改成 Bing 3. 在你的手機下載 Bing App 並用你的微軟帳號登入 我完成這些設定後,大約 5 天就申請到了 New Bing 功能 申請到了 New Bing 後還有一件事要做 - 下載 Edge 的開發版本,這樣你才能在 Edge 中使用 Bing

使用筆記/或是筆記軟體的困擾之一 : 如何在對應的情境找出對應的筆記

圖片
 我是跟了一位美國主管工作了  4 年後養成寫筆記的習慣,當時那位主管在公司推 issue tracking,他要求無論是工作或是解 bug 都要去對應的 issue 的下方寫 comment  這件事在 20 幾年前推的時候其實蠻辛苦的,因為大家只會寫程式,對於主管這種要求覺得很奇怪,但是推動了一陣子後發現這件事確實對團隊合作有很多好處,至少開會的時候不用再重複去跟主管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只要養成習慣在 issue tracking 的軟體中去記錄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況,那位美國主管也會參與去寫他的意見回饋 在 issue tracking 下面寫 comment  這件事無形中培養出我寫筆記的習慣,寫 blog 對我而言也是一種筆記的另一種形式 Evernote 這個數位筆記軟體推出後,我自然成為 Evernote 的忠實用戶,一直用到 Notion 出現後,我就改用了 Notion 當作我的數位筆記軟體 寫了這麼多年的筆記, 我最大的困擾大概就是去找「寫過的筆記」 所以搜尋功能跟加標籤功能算是筆記軟體的標準功能 但是隨著資訊越來越多,筆記的數量也隨之成長, 要在對的情境 ( context ) 去叫出對應的筆記還是要花不少時間 目前的檯面上的筆記軟體似乎都沒在強調這一點,倒是教人如何組織筆記,寫筆記的課程還蠻多的 我想每個人最後都會去找出一個自己適合的方法與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自己想出的方法就是 - 利用 Notion API 來做整合,把對應的情境跟筆記關聯起來 ,後來這也衍生出 learningnotes plus 這一系列的瀏覽器擴充軟體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將對應情境跟筆記關聯的用法 最近最熱門的話題大概就是 ChatGPT ,我在塗鴉牆看到很多網友在分享如何下 prompts 可以挖掘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功能,我想每個想要把 ChatGPT 用到精通的人都會想要去好好記錄這些各種 prompt 的用法 所以我就在 LN+ for Web 設計了這個關聯的功能,在 ChatGPT 的主畫面的對話框下方增加一個可以用來記錄各種 prompts 用法的筆記,這樣當我在使用 ChatGPT 想要去實驗別人用的 prompt 就不用到 Notion 筆記中尋找,而是點選這個 icon 就會連結到我專門為 chatgpt 所記錄的 prompt 筆記 這個筆記一

使用 GPT-3 整合 Google Sheet ,實現業務自動化

 看到這篇網頁文章才知道原來 AppScript 除了可以呼叫 OpenAI 的 API 來使用 GPT-3 , AppScript 還可以設定每天執行 ,類似 Linux cron job 的排程功能 這位開發者有分享幾個使用案例 - 例如使用 GPT-3 每天產生一句激勵自己的名言,然後每天寄到自己的信箱 這篇文章還包含幾個應用 行銷 內容產生--包括與你的內容搭配的 Dall-E 影像 部落格外展工具 - 蒐集電子郵件地址,起草客製的電子郵件,並發送電子郵件 出版 非虛構類( Non-Fiction ) 圖書作家--從一個命令開始寫一整本非虛構類圖書 趣味性 每日電子郵件 - 每天給自己發送GPT產生的勵志名言,或給你的情侶發送一首詩,或其他GPT可以產生的東西。 管理員 分組工具 - 如果你有一個大的文字專案列表,你需要分組 每個應用都有包含 Google Sheet 和 AppScript ,可以自己再修改成自己想要的使用情境 文章網址   Automate Your Business By Combining The Power of Google Sheets with GPT-3 對 Google App Script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門課程 Google Apps Script 完整課程 - 初學到進階 - Soft & Share - https://softnshare.com/apps-script-course/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Maoyang's AI Canvas 開源報報主編

為什麼LLM在產生程式碼方面顯得比產生一般文字好得多?

Q 為什麼 LLMs 在產生程式碼方面顯得比產生一般文字好得多? A 因為,與現實世界不同,程式所操縱的宇宙(變數的狀態)是有限的、離散的、確定的和完全可觀察的。 這點有解決我心中的疑問,因為在使用 Codpilot 或是 ChatGPT 當作程式設計輔助工具,體驗大部分都不錯 以下翻譯自 FB 上面看到  Yann LeCun 列出了 14 點 -   我對當前(auto-regressive)LLMs 的堅定看法 1. 它們是有用的寫作輔助工具 2. 它們是 "被動的",沒有計劃,也沒有理由 3. 它們編造東西或大約檢索東西 4. 這可以通過人類的反饋來緩解,但不能固定 5. 更好的系統會出現 6. 目前的 LLMs 應該被用作寫作輔助工具,而不是更多 7. 將它們與搜索引擎等工具結合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 8. 8. 將會有更好的系統,它們是事實的、無毒的、可控制的。它們只是不會是自動迴歸的LLMs 9.我在為 Galactica 作為科學寫作輔助工具進行辯護時,一直堅持上述觀點 10. 警告人們, AR-LLMs 會編造東西,不應該用來獲得事實的建議 11. 警告大家, LLMs 只能捕捉到人類知識的一小部分膚淺的東西 。 12. 明確指出,更好的系統將會出現,但它們將基於不同的原則 它們不會是自動迴歸的 LLMs。 13. 為什麼 LLM 在產生程式碼方面顯得比產生一般文字好得多? 因為,與現實世界不同,程式所操縱的宇宙(變數的狀態)是有限的、離散的、確定的和完全可觀察的。 而現實世界卻不是這樣的。 14. 與  Galactica 最尖銳的批評者所聲稱的不同   - LLMs *正在被用作寫作輔助工具。   - 他們*不會*破壞社會的結構,使無意識的大眾相信他們捏造的胡話。   - 人們會把它們用在對他們有幫助的地方。 感想 用了一陣子 ChatGPT 跟 Notion AI ,對於 AI 會捏造事實這一點確實要小心,很容易造成認知謬誤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Maoyang's AI Canvas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學習 midjourney 的門檻之一 : 詞窮,利用 CLIP 模型來取得影像的組成提詞 ( prompt )

圖片
  我過年前開始學 midjourney ,這個 AI 繪圖雲端服務最近也因為一位知名作家開始學,可能又引起一波熱潮 我在學習 midjourney 最大的困擾就是 - 詞窮 XD 既然有 text to image,所以也有了 image to text 下一版的 LN+ for Web 會整合這個 image to text 的雲端服務功能 ( 使用 CLIP 模型 ) ,你只要在 FB/Instagram web/Pintrest 上面看到喜歡的照片,就可以用滑鼠右鍵選單 (如下圖所示),取得這張照片的 text prompt ,LN+ for Web 還會順便幫你把原始影像跟 prompt 存到 Notion 筆記中,這可以讓你去整理與分類你用過的 prompt 當然這個效果不可能 100% 複製,主要目的是取得一張影像的一些關鍵提詞,然後利用這些提詞去修改,最後輸入 Stable Diffusion 或是 midjourney 的 prompt ,就可以完成一個基本的 AI 繪圖體驗 這個輔助工具可以用來增加自己的 AI 繪圖靈感,很類似書法的臨摹,累積了夠多的詞彙量,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叫 AI 畫出你想要的圖 這是我看到這張照片後利用 LN+ for Web 整合的 CLIP 模型服務拿到的 prompts ,使用 midjourney 產生的圖片 存到 Notion 後,可以利用 Notion 內建的翻譯功能學習一下 prompt 的單字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Maoyang's AI Canvas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Buildt - 一個 VS Code 的外掛,可以讓你使用自然語言來搜尋程式碼

圖片
 VS Code 是我目前使用的程式碼編輯器,最常使用的功能就是使用關鍵字來搜尋整個程式碼 上次我介紹了一個 VS Code 外掛 -  在 VS Code 中使用 GPT-3,在程式碼編輯器中擁有 ChatGPT 一樣的功能 ,這個外掛有一個我蠻喜歡的功能 - 選取一段程式碼然後產生這段程式碼的說明 這次要介紹的是讓你可以使用自然語言來搜尋程式碼的 VS Code 外掛 - Buildt  例如你可以使用以下的自然語言來找到你相關的程式碼 「 Where are request tokens validated in the backend?」 這個外掛也是使用 OpenAI 的 LLM 模型,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我以為要使用自己的 OpenAI 的 Api token ,但是安裝後,Buildt 只要求你要使用 Google 或是 Github 帳號登入 Buildt 的雲端伺服器, 看起來 Buildt 目前是自己吸收 OpenAI 的 API 成本,未來應該是會收費 一開始使用 Buildt 我是有一點疑慮 : Buildt 是不是會在他們的雲端伺服器留一份我的 source code? Buildt 在 VS Code 的 app 市集也沒有放官方網頁,這件事其實讓使用者不太有安全感 於是我用搜尋引擎找到這家公司的 官方網頁 ,然後閱讀了他們的網頁說明,網頁聲明他們只是在雲端分析你的程式碼,但不會留下副本,從以下的官方說明, 看起來 index 是在雲端做,但是分析是在 local 端做 這是 Buildt 執行中的畫面,在分析那個階段會花蠻久的時間,所以要耐心等候 這是 Buildt 的操作,你可以看到即使程式碼的註解很少,還是可以用自然語言的方式來找到程式碼,這對於剛接手大型程式碼要維護的人真的很方便 Buildt 目前只有支援 TypeScript 和 Javascript ,未來會支援更多的程式語言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Maoyang's AI Canvas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把 ChatGPT 按照不同的用途來分類

圖片
  圖片來源 :  Twitter 討論串 在 Twitter 上面看到這個 討論串 ,他把 ChatGPT 的左邊歷史紀錄頻道按照功能分類, 例如 日語翻譯助理 文案助理 Python 程式設計助理 ....... 而且每個對話一開頭先給一些設定,例如 「 在今後對話中,請你始終扮演我的 xx 助理/老師,無論我發給你甚麼內容,你都要以 xx 格式進行輸出,無需我再強調 」 可以這樣使用,主要是 ChatGPT 有記住上下文的能力 這樣以後就可以減少輸入提示的設定,這樣使用真的還蠻方便的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Maoyang's AI Canvas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人工智慧新世代搜尋引擎的競爭

圖片
  使用 Edge 瀏覽器總會三不五時提醒我建議把預設搜尋引擎改成 Bing,但是我還是習慣用 Google  ,有一次我還在 FB 嘲笑 Microsoft 這個行為,因為 Bing 的搜尋結果跟 Google 搜尋引擎實在差太多了 但是一個結合 ChatGPT 的新世代 Bing 搜尋引擎,讓我很不爭氣地接受了使用 Bing 當作瀏覽器預設搜尋引擎 因為為了要更快取得新世代 Bing 的使用資格 我只能說,Microsoft 這一招真的是高招 所以這不叫競爭,甚麼才算競爭? 最近看到三篇關於 New Bing 的兩篇報導 拿到 ChatGPT 版的 Bing 搜尋  : 我看完的感想是這也是為什麼 ChatGPT 這麼快也開放的美國以外的國家去升級付費版本,如果 Bing 的 ChatGPT 可以結合最新的網頁資訊,那誰還會想用封閉資訊的 ChatGPT ?  The Inference Cost Of Search Disuption  ,用非主力產品去打擊對手的主力營收產品,這個打擊力道真的很強 比較  ChatGPT 跟 Bing ChatGPT 的 prompts 結果  : Bing ChatGPT 的結果會結合網路搜尋的結果 如果你看過創新的兩難這本書還有印象,我覺得今年對 Google 而言就是一個真實的創新的兩難案例上演,看看這家搜尋龍頭怎樣去面對這場戰爭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Maoyang's AI Canvas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文章閱讀筆記] 印度和西方之間的差異

 在 Facebook 上看到這篇文章,文章很長,但是從這位印度創業家的分享中,除了可以理解印度這個國家的商業文化,我自己閱讀完的感想是,他分享的洞察其實不僅僅可以套用在印度這個國家,我覺得他這些洞察是反映到全世界中的一個族群 我舉一個例子,他有提到印度的富人是沒有花錢省時間的概念,但是美國人有,因為美國人從小受到時薪制的洗禮,所以知道時間就是金錢這個概念 我是不太認同他這種想法,據我所知,花錢省時間這種概念不能用印度,西方文化這樣的方式大刀一切來分類,這樣有點犯了歸因謬誤的思維錯誤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 我從另一本書深度職場力裡面看到,並不是在西方的教育出來的人就會懂得利用槓桿這個原理,不然深度職場力裡面就不會花很多時間在解釋為什麼人都會「瞎忙」這件事,也不會有匱乏經濟學這本書,我是很質疑歐美國家的普通教育裡有在講金錢槓桿這件事 所以這位印度創業家分享的文化差異,我建議應該要加上另一個數字會比較客觀一點 例如人均收入以上的印度人行為 畢竟印度的貧富差距跟西方的差距很大,這種差距也會影響到人的行為 他舉一個例子 Netflix 的訂閱制在印度是推不起來,因為印度人喜歡看廣告 但是他沒提到 Netflix 在印度的訂閱費用和去訂閱 Netflix 的印度人平均收入 雖然他的分享裡面隱藏很多謬誤,但這篇文章還是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 其中他分享的一部分剛好跟我目前在看的一本書 - 創新的用途理論很相近,所以這篇文章我特地做一個簡單的筆記用來與創新的用途理論這本書做交叉比對 文章連結 我的 Notion 筆記   ( 原文沒有段落 ,我只是加上的標題和我感興趣的段落加黑 )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Maoyang's AI Canvas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AI 畫作 & 詩 - 鈦化的時空旅人

圖片
  畫 - By Midjourney ,prompt -  a close up of a statue of a person, cyberpunk art, inspired by Raymond Swanland, black and whitehighly detailed, ultron, mechanical vegetal cyborg, graphic novel cover art, balding older cyborg repairing, psytrance artwork, benevolent android necromancer, beautiful digital art 鈦化的時空旅人 遊走在曲折的時間軌道  踏遍遙遠的星空 探尋著未知的未來  擁有超乎想像的力量 掌控著時間的道理  他是唯一的真理 他是唯一的守時者 他穿越了時間的長河 看見了過去的回憶  他探索了未來的世界 見證了人類的發展  他拯救了遭遇危機的星系 平息了戰爭的風暴  他是時間的英雄 他是宇宙的真正統治者 他不會停止旅程 他不會忘記使命  他繼續遊走在曲折的時間軌道  他是鈦化的時空旅人 他是無限的旅途者  他將永遠存在 留下無數美好的回憶  他將是無數世代的傳奇 他將是無數星系的英雄 by ChatGPT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AI 畫作與詩 - 讓氣球自由

圖片
  讓氣球自由 - by ChatGPT 讓氣球自由飛翔那天  不再受捆綁的拘束  向上翱翔在藍天  隨風飄散徜徉 它們是清新的夢想  靈魂中的快樂泡泡  從高空眺望這世界  享受天空的活力 氣球像羽毛一樣輕盈  抵達我們心中最深處  讓我們放下重擔  讓它們自由飛翔 氣球帶給我們繽紛的生活  帶領我們進入童年的純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氣球  等待我們去釋放 所以讓氣球自由飛翔  不要再受那些悲傷的枷鎖  將它們從手中釋放  讓它們在天空飛舞 畫 - by Midjourney  Prompt -  colored traveling comic, four frames, comic bubble --ar 1:2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文章閱讀筆記] ChatGPT真的聽懂了你的話嗎?它真的能代替你工作嗎?

圖片
 在 FB 看到 這篇關於 ChatGPT 的反思文章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講的最後一句話 「 未來世界將屬於會提問的人」 這句話讓我想到在解決問題的領域,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想要解決問題,你得先提出正確的問題」 從這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 AI 工具,我想你應該歸納出一個重要的特徵 : 這些 AI 工具都是透過輸入 prompts 來得到你要的答案 所以你想要 AI 給你甚麼結果,你的提問能力可要下的很精準,不然也是徒勞無功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很重要 : 判斷能力 因為目前的 AI 技術都是用生成的方式,超出了 AI 的知識領域,它也是用「生成」方式,這點就要很小心了, 因為你可能拿到錯誤的答案還不知道,結果還以訛傳訛 生成程式碼,或是圖片,這都還好,因為程式碼最後還是需要整合測試,圖片就算沒有很精準,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多的問題 但是用 AI 產出的文章就要很小心了, 它可能講了一堆認知偏誤的道理,然後你還信以為真,這種結果我可以打一個比喻 - 大腦中了病毒 要避免大腦的認知不要中毒的方式也只能靠老方法 -> 自己多讀點書 ,我個人偏好認知心理學,行為科學,還有認知謬誤,與邏輯思考 這篇文章,我用了 Notion AI 整理出了以下的摘要與 Q & A 此文章談到了AI的恐怖谷效應,即隨著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的擬人程度增加,人類對其好感度出現“上升(有點相似)——下降(高度相似)——上升(完全相似)”的過程。文中提到了ChatGPT和 AIGC 兩種生成式AI,它們會替代人類的工作範圍可能會大大超出想像,並指出2025年,生成式AI產生的資料將占到所有資料的10%。本文最後指出,未來世界將屬於會提問的人。 Q1: 什麼是恐怖谷效應?  A1: 恐怖谷效應是指隨著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的擬人程度增加,人類對其好感度出現“上升(有點相似)——下降(高度相似)——上升(完全相似)”的過程。 Q2: ChatGPT和 AIGC 會替代人類的工作範圍會多大?  A2: ChatGPT和 AIGC 會替代人類的工作範圍可能會大大超出想像,不像產線工人、打字員、駕駛員那樣,僅限於幾個特定的職業。 Q3: 生成式AI產生的資料將佔全部資料的多少?  A3: 2025年,生成式AI產生的資料將占到所有資料的10%。 Q4: ChatGPT和 Bing 搜索結合後的功能會有哪些

AI 畫作 & 詩 : 通往富士山的寂寞公路

圖片
  通往富士山的寂寞公路   風景美麗卻沉默寂寞  每一步都是艱辛的跋涉  望著遠方的秀麗景象 沿著這條路穿過青山綠水  旅人們向前行走著  那繁忙的城市已經遙遠  只有寂靜的大自然在呼喚 山間風光令人驚豔  像是一幅繪畫沐浴著陽光  那遠方的白色山峰是目標  通往富士山的寂寞公路 沿著這條路穿過林間繁華  聽著風和鳥的歌聲  這是一條通往心靈的道路  那美好的未來正在向我們呼喚 通往富士山的寂寞公路  成為了我心中的美景  這條路帶給我們無限的希望  那遠方的白色山峰就是我們的夢想 因此,讓我們繼續走下去  不要害怕那漫長的路途 因為,那終點正在等著我們  通往富士山的寂寞公路,是我們通往夢想的路。 by chatgpt prompt a road with a mountain in the background, by Takahashi Yuichi, shutterstock contest winner, f1.8 anamorphic, behance hd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取得了 ChatGPT Plus 升級資格,但是卻刷卡失敗

圖片
  昨天看到自己的 chatgpt 可以升級到 Plus 版本,但是 ChatGPT Plus 目前只開放給美國用戶,除非你有美國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所以目前只能等了 ChatGPT 自從開放可以升級 Plus 版本,免費版的使用者看到伺服器過載的訊息機率也變高了 希望 ChatGPT 可以早日開放美國以外的國家升級

兩個對於軟體開發者在製作 prototype 時的 UI 設計 AI 工具

軟體開發者有一個軟體構想通常會先自己寫一個 console mode 的程式來驗證自己的想法,然後再開始思考前端與使用者互動的 UI 要如何設計 今天發現了兩個 AI 輔助工具,這都是我在開發 prototype 階段的時候的痛點 1 使用 AI 幫你畫 logo  10 塊錢美金可以畫 15 個 logo ,輸入 prompt 請 AI 幫你畫,這在 prototype 階段可以省掉很多與設計師溝通的時間 IconifyAI.com 2 使用 AI 設計 UI 這個工具也是透過 prompt 的描述請 AI 幫你設計 UI,目前還沒有開放測試,它的 Demo 只有行動 App,應該也會有 Web  它可以將設計稿匯出成 Figma 來修改 Galileo 類似工具 Woz Labs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AI 畫作 & 詩- 巴黎星空

圖片
  巴黎的星空  閃閃發亮如鑽石般美麗  在那浪漫的城市上方  帶領我們進入夢幻的世界 巴黎的夜空如此的美麗  每一顆星星都是生命的火炬  在黑夜中指引著我們前進  那漫遠的未來正在等待 星星漫過那河岸的天空  像是流星般快速穿過  城市的燈火映照著那片星空  讓我們驚豔不已 巴黎的星空是如此的美好  在夜幕降臨時閃耀著光芒  那漫長的路途正在呼喚  讓我們追尋夢想的星星 因此,讓我們繼續前進  不要害怕那漫長的路途  因為,那終點正在等著我們 巴黎的星空, 是我們通往夢想的指引。 by chatgpt Prompt van Gogh style starry night with background as paris with eiffeltower

AI 畫作 & 詩- 沒有買家的孤獨殺手

圖片
  孤獨的殺手 沒有主人的忠誠  生活在陰影裡 尋找自我的定位  沒有情感的傷口 沒有淚水的流露  心中深處的冷漠 是他的最大特長 他是黑夜的負責人 是惡意的化身  他擅長以刀劍為工具 殺戮無辜的犧牲  但他卻無法找到目標 無法找到意義  他是一個失落的孤魂 在黑暗中彷徨 然而有一天他發現 沒有主人也沒有任務  他不再需要追求 殺戮的快感  他學會了思考 自由地去尋找自己  他成為了自由的殺手 没有主人也没有束缚 现在他再也不孤單 没有黑暗也没有恐懼  他找到了自己 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他不再是孤獨的殺手 他是自由的人 by ChatGPT prompt  a watercolor painting of a man with a sword, featured on cgsociety, sekiro, energy flows of water and fire, comic book cover art, streaming on twitch, very beautiful fantasy art, wisps of smoke, confucius and jury trial, practising sword stances 關於我 learningnotes.plus  創辦人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 開源報報主編

紙雕風格的 AI 畫作

圖片
  Midjoury 的 prompt 是 a paper cut of a lighthouse surrounded by trees and water, behance contest winner, guernica, queen of the sea mu yanling, mediterranean features, enchanted dreams. instagram, made in 2019, spain rodriguez, beautiful shapes, paper cutouts of plain colors, 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