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My Life」標籤的文章

兒時的夢想-機器人

圖片
上星期掃完墓帶了我的外甥育葦去台中的市民大道看發明展, 最主要是去帶他去看迷你機器人, 他在車上問我一個問題, 我差點答不出來, 他問我 舅舅! 為什麼你跟我一樣喜歡機器人? 我想了好久, 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我跟他說, 我在學校就是學機械自動控制的, 我還會控制機器人, 他看了我一眼, 一臉不太相信的神情, 好像我在唬弄他, 所以我想拿一張照片出來, 以後他看了我的Blog會發現他的舅舅不是在唬他的:-) 這張照片, 是我在盟立自動化最後一天, 圖中的機器人夾爪與機構的設計與組裝, 還有機器人的動作程式, 我都有參與到, 算是從機械業畢業的紀念照:-) 我希望育葦看到這篇Blog已經是10年後或是20年後, 至少在他認真追求過他的夢想後再來看我走過的路, 也許他會走的比我更好也不一定.. 喜歡機器人應該是從念小學時代的一部卡通-無敵鐵金剛說起吧! 很奇怪, 我小時候對於機器人也是超迷的, 但是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變形金剛, 有鋼鐵人, 這麼炫的電影, 那時候對無敵鐵金剛迷到房間的牆壁上, 都是我手繪的無敵鐵金剛的造型, 我努力回想兒時的夢想, 也許是受到南宮博士的啟發, 我在國小三年級的一篇作文-我的志願寫著, 我長大要成為科學家, 為人類的生活的進步而努力, 我只記得這幾句, 因為當時老師覺得我這篇作文寫的非常好, 念出來給全班的同學分享, 當時我坐在下面聽有點驕傲, 但是心裏卻有點空虛. 做機械自動化, 其實回想起來是很迷人的一件事, 當你看到你所設計的機構, 按照你的構想而動作時, 那會是很大的成就感, 跟寫程式或是軟體的樂趣很相似, 但是機械設計不像軟體設計, 驗證與測試是最難的, 寫軟體有整合式的開發環境可以馬上做測試. 但是機械設計圖稿發包出去到零件組裝, 這中間可能要隔幾週, 等將零件一件一件組裝起來測試後, 才能驗證設計的東西是否真的可行, 如果不行, 那會是一件很頭痛的一件事, 如果稍作修改, 加個墊圈, 或是改個螺絲孔位置, 這算是小事, 但是機構在真正客戶端運作時, 沒有考慮到生產環境, 造成機構無法運作, 整組機械就要等著被拆解的命運. 我曾經參與一件自動化案, 計畫主持人太過自信, 沒有去客戶生產線將所有周遭的物品與位置量測好, 結果設計好幾個月的機構進到客戶工廠, 當場大塊肢解, 做大幅度的變更後才結案, 下場很慘. 所以我記得當時設...

使用吳竹自來水毛筆練蘭亭序

圖片
練蘭亭序 ,原由 mao-yang 上載。 這是用吳竹自來水筆來練蘭亭序, 很驚訝自來水毛筆也可以寫出傳統毛筆的筆感, 蘭亭序號稱行書之龍, 不太好練, 難度在於筆順,和虛與實的掌握, 跟楷書,隸書比起來, 難上很多, 練了一陣子, 有發現一些訣竅, 如果可以將它的行氣與筆順經常浮現在腦海, 要入帖和寫出行書的美感就很快了, 當然楷書的基礎最好還是有的,但是不要太拘泥與楷書的章法, 再加上一些速度, 不要拖泥帶水, 一氣呵成.... 講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我現在字的結構與行氣, 都還未能掌握.. 每次寫出來的感覺還是不太一樣:-) 自來水毛筆只適合沒空磨墨與洗毛筆的時候練筆感與字型, 就像打拳在打形一樣, 最後還是要回到傳統的毛筆才好

兩個夢境

昨天夢到一個很有趣的夢, 又想到上星期夢的的一個夢, 夢境還很清晰, 與覺的有趣, 所以將它們記了下來 1. 雲端瀏覽器 我在夢裡打開了一個瀏覽器, 第一個Menu的字, 竟然寫著一個 "雲" 字, 我好奇的點選這個 "雲" 字, 竟然發現, 我所有的資料(書籤, 聯絡人, etc), 都清楚的紀錄放在Google的那個雲端伺服器, 還結合了Google Map, 可以讓我 看到資料的實體位置, 其中幾筆資料很明確的將我帶到非洲的南方, 代表這些資料目前存放這個地方, 夢中的年代, 好像是未來好幾年, 我在夢中心想, Google真是厲害, 雲端瀏覽器已經大為普及, 而且每個人都願意將資料放在Google的雲端伺服器. Comment: 這個夢應該是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最近想了太多雲端運算的可能性 2. 李敖與我坐上了太空船 李敖經不起朋友的相激, 跑去念了一個歷史博士, 成了一個很有名的歷史博士與學者(這個時空, 也是在好幾年後, 李敖已經垂垂老已), 並且在台大開班, 授課與演講, 我跑去聽演講, 遇到了一位同學, 那位同學拿到了太空物理的博士學位, 並研發了一部小型的太空船, 他問我要不要試坐看看, 我一口答應, 於是就坐上去, 上去太空後, 看到許多星星, 在太空船的加速下, 如流光, 非常漂亮, 上了太空後, 才發現我同學研發這種小型太空船的目的,他在研發一種裝置, 可以很精確的瞄準衛星爆炸後, 殘留在軌道上的碎片, 並將這些碎片, 用雷射光一一銷燬, 在使用雷射光時, 有點像是在操作電動玩具, 但又非常真實, 太空船降落後, 我直呼太好玩了, 我告訴同學想再坐一次, 可是我同學告訴我, 太空船有一個零件出了問題, 問我可否幫忙修理, 我心想, 好歹也學過幾年機械, 於是將壞掉的零件拿了過來, 仔細看了一下, 這個零件非常精密, 尾端是一個細長與發亮的軸, 而這個軸有點扭曲, 在苦思如何將它修好的瞬間, 我的夢醒了 Comment: 這個夢有點奇怪, 前半段, 應該是最近看了李敖語妙天下有關, 我跟我老婆說, 我最喜歡看李敖如何解釋古文, 如果國文老師由李敖來當, 應該會很有趣, 但是下半段就有點天馬行空, 我想不出自己有過上太空的夢想, 而且夢中的同學 現實生活中, 也不...

學校不教的事-勇敢追求夢想

圖片
上週末在東森電影台看了冰公主, 很好看的一部電影, 描述一位擁有物理天份的女孩, 為了做一份申請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 而這份報告是以尋求溜冰運動選手高難度動作中的背後運動物理方程式, 並以方程式來修正溜冰選手的姿勢, 她為了驗證自己的理論, 也親自下去學習溜冰的技巧, 確意外發現自己溜冰的天份, 女孩利用了自己的物理天份, 修正自己也幫助同學的姿勢, 做到了許多練習好幾年才能達成的高難度動作. 但是女孩的母親是反對女兒走向運動選手這一條路的, 母親 希望女兒循規導矩申請到名校, 成為一名物理學家, 但是女孩確不想放棄自己的溜冰潛能, 並計劃參加溜冰比賽...., 並且放棄了哈佛大學的申請... , 片中除了女孩對於理想的追求內心中的掙扎與選擇的心路歷程戲劇性, 片中的溜冰動作似乎也是由女主角自己親身達成, 也非常具有可看性. 整體來說, 這是一部兼具娛樂, 與勵志的好電影. 昨天在Cinemax又重看了這部電影, 矽谷海盜, 描述Apple與MicroSoft的發跡過程, 我看了三次, 每次看完總是有不同的感想, 昨天看完的感想是, 為什麼十七~八歲的Steve Job和Bill Gates為什麼他們的眼光看的比當時的老大哥IBM遠? 我想這是有點結果論, 因為MicroSoft和Apple成功了, 所以我們現在只能思考為何他們可以看到個人電腦產業這個遠景? 因為這個感想, 和看過冰公主, 眾合起來, 我有一番的體悟, 這兩部美國電影其實要告訴我的事情是一樣的-- 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重點不是學習Bill Gates的商業頭腦, 也不是學習Steve Job的偏執狂, 而是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 蘭迪.鮑許教授的最後的演講 中, 藍迪也一直在強調 "夢想" , 藍迪說: 也許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夢想很早, 或是要花十幾年以上才會知道自己的夢想, 但是請不要因此而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 . 在我檢視自己的人生過程, 美國人的教育與台灣教育比起來似乎比較鼓勵追求夢想這件事, 從許多好萊塢電影可以看出美國人對於夢想追求的極致, 但是反觀台灣的教育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跟你說, 她/他想學溜冰去, 不想念書了, 大部分的父母或是師長都是反對的, 搞不好還會先挖苦一番. 我記得當時要從機械轉軟體業時, 還有自己出來創業時, 或是告...

"一路玩到掛" 觀後有感

圖片
昨天晚上看了這片DVD, 英文片名叫 "The Bucket List", 兩位癌症末期的同房病友, 得知自己的壽命剩下不到一年, 不願再接受醫院的實驗治療, 確切說應該不想在忍受插管,化療的痛苦, 決定相約一起去做生命結束前未完成的心願, 於是列出了一份 "The Bucket List" , 並逐步去完成, 故事有點老套, 但是確深省我心, 我常在教育客戶如何使用Tracker來管理ToDo list , task list來做專案管理 , 但是我確很少去整理我的"人生ToDo List", 或是說我的ToDo list 都是與工作/專案有關, 確很少跟自己的生活有關, 老婆看完後問我, 如果生命只剩下6個月, 你想做什麼? 我答不出來, 如果以台灣男性的平均壽命是80歲, 我想我已經快走到一半了, 接下來的另一半人生旅程要如何走下去, 確實要好好想一想了.

住家附近的景點

檢視較大的地圖

朱邦復與我的人生轉折

昨天看到了這則新聞 太神奇! 輸入中文轉成動畫 , 心想這應該是 朱邦復 先生的作品吧! 細讀下果然沒錯, 如果有看過 朱邦復 先生的自傳 智慧之旅 (1995年出版) ,這個idea在智慧之旅的第四部金秋早已揭櫫,想不到過了12年 朱邦復 先生真的把這個軟體做出來. ( 朱邦復 先生還有一些很神奇的東西還沒announce出來,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他的自傳) 我在1995年看了 朱邦復 先生的自傳, 我也介紹給同事阿美看, 朱邦復 的一生如魔幻小說一般,充滿神奇,阿美的先生也是自動化工程師,阿美每天看完一段落就會用說故事的方式跟他先生分享,聽阿美說,他先生每天都會問她看到什麼地方,要她講給他聽, 所以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這本書的魔力. 當時我還在盟立自動化當機械助理工程師但是礙於學歷背景一直無法進入軟體產業, 看完朱邦復的自傳, 對我這一生最大的衝擊應該是我決定辭掉工作轉換跑道,這中間還有發生一些事,不過 朱邦復 先生的故事確是我心靈的最大支柱, 我常告訴我自己, 朱邦復 從42歲從0開始開始學程式設計,而我早在高中二年級開始學BASIC程式設計, 專科二年級開始學6502組合語言,為何我不能? 為何我不敢去嘗試? 有為者亦若是不是嗎? 我辭掉了工作, 考進了行政院青輔會辦的大專生資訊第二專長C++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班, 半年後我進入資訊業開始我的軟體夢,感謝 朱邦復 先生的 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