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google」標籤的文章

讓iPhone行事曆與Google行事曆同步(3/3)

圖片
讓iPhone Calendar與Google Calendar同步(1/3) 讓iPhone Calendar與Google Calendar同步(2/3) 在上篇的Howto, 我們已經可以同步一個以上的Google行事曆到iPhone行事曆, 但是你應該很快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為什麼有些Google的事件同步到iPhone的行事曆後, 但是iPhone的行事曆在事件快發生前並沒有發出警告通知? 於是你比對了這些同步到iPhone的Google事件, 發現了一些差異, 有些Event有通知, 有些Event卻沒有, 我將兩個截圖顯示如下 OK , 看起來問題可能出在在Goog行事曆新增事件的時候沒有加入提醒的設定, 於是你到Google行事曆的事件編輯畫面, 加入了一個提醒, 再與iPhone行事曆同步一次 這時候你可能會感到很挫折, 同步後, iPhone行事曆上的事件還是沒有提醒or提示的設定, 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是Google行事曆的Bug or iPhone行事曆的Bug ? , 我猜兩方都有問題, 但是還好, 還是有解決之道, 經 過我的比對, 發現有些設定上的差異, 原來那些從Google行事曆同步到iPhone行事曆的事件會有提醒的設定是因為那些事件所屬的Google行事曆有設定Default通知功能, 我用以下截圖來檢視Google行事曆的設定 1. 到Google行事曆, 選一個行事曆的下拉功能表, 選擇通知 你會發現, 這個行事曆有一個預設的提醒通知 2. 以同樣方式, 點選另一個行事曆的通知, 你會發現, 這個由你自己建立的行事曆卻沒有預設的提醒通知設定 OK, 所以你大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只要到這個Google 行事曆新增一個預設的提醒通知, 以後在這個Google行事曆新增的事件同步到iPhone後, 就會有提醒的設定. 結語:  1. 我認為Google與Apple應該會在未來版本解決這個問題, 照理使用者就算沒有設定預設的提醒通知, 在個別事件設定了提醒通知, 應該也要將這個提醒通知設定同步到iPhone才對. 2. iPhone的行事曆是少數iPhone內建的軟體具有背景行程執行的功能, 很多iPhone上的Todo軟體應該都很希望可以利用這個管道讓他們的軟體也有通知功能, 但是事與願違, Apple卻遲...

讓iPhone行事曆與Google行事曆同步(2/3)

圖片
讓iPhone Calendar與Google Calendar同步(1/3) 如果你已經設定好iPhone與Google Calendar同步, 很快你會注意到, 唉! 怎麼只有同步一個Google行事曆? 這個行事曆是你申請Google帳號後, google為你自動建立的行事曆. 還好Google有提供 另外的文件 教你如何設定同步 更多的行事曆(註:以我使用GData API開發Google Calendar client的經驗, 這個功能其實可以在iPhone上設定, 不知道為什麼Google還要多這一步?) 在Google的這份文件中提到, 你必須使用iPhone的Safari連到http://m.google.com/sync, 然後使用你的Google帳號登入, 再選擇你要同步那些行事曆 , 但是如果你的iPhone使用語言是中文, 也許你用iPhone Safari連到 http://m.google.com/sync 你會看到以下畫面, 還好, 並不是中文版的iPhone不支援多個行事曆同步, 只要將語言變更到英文就可以了 變更語言後, 會出現以下畫面 登入後, 點選iPhone 將要與iPhone同步的行事曆勾選後按Save, 就可以了 打開iPhone 行事曆, 就會看到多個Google行事曆了 在下一篇文章, 我將介紹, 如何讓同步到iPhone行事曆中的事件也具備有背景通知的功能.

讓iPhone行事曆與Google行事曆同步(1/3)

圖片
如果你是Google Calendar與iPhone的重度使用者, 你在iPhone OS 2.x時代應該已經知道如何將Google Calendar的event同步到iPhone的Calendar, 如果你還不知到如何設定與同步, 可以參考 1. Google的網站 http://www.google.com/mobile/apple/sync.html 或 2. http://blog.roodo.com/monstudio/archives/8320559.html . 但是在OS 2.x 我設定好之後, 這個功能馬上就被我丟到垃圾桶去了, 因為Google Calendar同步到我的iPhone Calendar後, 竟取代我原有的iPhone Calendar與電腦同步功能, 所有原有從iCal同步到iPhone Calendar的event全不見了:-( 上星期將iPhone升級到3.0後, 為了寫一篇 ExpireTrack 與Google Calendar與iPhone Calendar整合的小技巧, 於是又重新在iPhone上設定了Google Calendar, 這次的使用經驗感覺好太多了,原有的Event都存在, 而且可以 繼續保留與電腦端的同步設定. 據Google官方說明 Unless you want to delete all the existing Contacts and Calendars on your phone, select the Keep on my iPhone option when prompted. This will also allow you to keep syncing with your computer via iTunes. 看起來Apple與Google在iPhone 3.0的Calendar同步功能做了很不錯的改進, 很佩服這兩家公司是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狀態. 那麼既然同步的功能強化許多, Google Calendar與iPhone Calendar的同步時機為何?, 目前我觀察到有兩種方法 1. 打開iPhone Calendar後過幾秒鐘, iPhone Calendar會開始與Google Calendar同步 2. 在設定的電子郵件/聯絡資訊/行事曆中必須將推播功能打開 , ...

使用Google Reader+Codebeamer來製作個人與團隊的推推王

最近喜歡上了Google Reader , 原本是使用firefox的一個plugin叫Sage來管理我的RSS訂閱,但是Sage有一個缺點, 資料放在單一台電腦, 要分享與同步都很麻煩, 於是我開始使用Google Reader, 而且我相當喜歡Google Reader的分享功能, 這個分享功能有點類似funp.com推推王的推文功能, 但是比推推王簡單許多, 我寫了幾篇Howto 將Firefox的RSS訂閱工具改成Google Reader 透過Google Reader分享RSS訂閱的文章 所以會了這些等於你擁有個人的"推推王" , 如果要將這些個人的推文放到CodeBeamer ,這也很簡單, CodeBeamer從5.0.x版的Wiki開始支援HTML Plugin & Feed Plugin, 無論是透過HTML plugin將Google Reader所提供的分享項目 javascript code貼到Codebeamer的Wiki網頁, 或是透過Feed Plugin將google reader分享項目的RSS URL貼到wiki都可以, 以下Howto就是利用Feed Plugin將Feed嵌入到Wiki網頁 使用RSS Feed Plugin 這樣團隊的成員要分享推文是不是變簡單了! 而且這對產品開發團隊有非常大的幫助, 每個成員都可以幫助Marketing人員收集到不錯的Blog文章或是idea

GWT與Google App Engine

Google App Engine 發佈的時候,只有Support Python, 最近這幾天Study的結果, 覺得還好, 原來Web Application的Web GUI前端還是可以使用 GWT , 與Server端的溝通在使用RPC, 所以Server side的handler還是必須使用Python, 看起來學Python還是免不了, 不過這樣已經算不錯了, 讓python專心做跟App engine相關的事就好, GUI就交給GWT就好了, 以下是幾個相關連結 Using GWT with Google App engine Python-GWT-RPC

去參加了Google Developer Day 2008

圖片
6/14去參加了 Google Developer Day , 參加的人蠻多的, 可見Google是目前相當熱門的開發者平台, 這次我主要參加了Google AppEngine和Android手機平台這兩個主要議題, 很巧都是在同一個會議廳, 所以省去了換座位的麻煩, 大概整理一下雜記 Google 在休息區準備了Free的可樂, 零食, 還有Wii , XBox360遊戲機, 要讓參加的Developer也能感受到在Google工作歡樂的氣氛. 每一場英文的課程, Google都有準備同步口譯機, 這一點真的是很貼心, 令人感動 Google Love Mac , 幾乎每一個Google工程師的簡報與Demo都是用Mac Book Pro, 差點讓我以為去參加了Apple Developer Days :-), 不過第一場的AppEngine簡介到一半突然螢幕黑掉了, Brett說他的Mac掛掉了:-( Google AppEngine會後也有人關心何時開始支援Java? Peter Koomen還是守口如瓶, 僅表示支援Java有在進行, 但是沒有明確的Release Schedule. 以我參加了第二場後覺得, Java support只是讓java developer降低學習門檻, 如何正確使用AppEngine 的 DataStore才是重點, 將現有的java web application放上AppEngine就能享受Google的雲端運算? 我想沒那麼容易, 至少Persistent Layer要針對DataStore的特性改寫, 才能讓AppEngine的Web Application Scalable. 下午參加的第一場是Android作品觀摩, ZK也有參加, 不過令人失望, Demo出錯連連, 讓我有點懷疑ZK Mobile是否真的在Android平台可以很Stable的執行 Android的Source code會在第一隻實體手機上市後release , 從現場許多參加者發問的問題, 我可以感受到台灣已有許多硬體廠商正迫不及待擁抱Android, 我們可以想像未來許多Embedded System的產品裡面是搭載著Android平台,不僅止於手機, 搞不好數位相框, 電冰箱都會看到Android. 硬體廠商只要解決Portin...

Google雲端運算+Google App Engine=Saas個體戶時代來臨

Google 在4/8 announce了 Google App Engine , 這是老新聞了,不過我昨天在study一些google相關api才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可是這跟Google的 雲端運算 有什麼關係?在我前一篇的 Google雲端運算演講聽完心得 有提及,Google每年投資了10億美金在網路的頻寬,伺服器架設, 乃至電力支出, 但在李博士的演講還是較著重Google自家所提供的App服務應用, 對於Google App Engine並沒有太多著墨, Google的App Engine很顯然是Google將雲端運算當做是一個 平台 策略的開始, 而Google的雲端運算的角色就像是個人電腦中的作業系統, 除了Google自家的Web applications可以跑, third party軟體開發公司也可以在Google的雲端運算架構下佈署自家開發的軟體. Google App Engine這個策略哲學跟我的 上一篇文章 中也有提及一個成功的平台的關鍵在於開放 SDK / API 或是 Application framework 讓third party軟體商一起參與的想法是相同的. 如果架過社群網站, 或是 Web 2.0 網站的developer或是公司,甚至是目前頗熱門的 SaaS 供應商,應該都有網路頻寬不足或是Server效能不彰的切身之痛, Google App Engine的出現等於是給經費有限但是創意無限的Web developer和Web軟體供應商一劑強心針, 未來Web developer只要專新寫好程式, 其餘的硬體, 頻寬問題通通交給Google的雲端伺服器. 我想這是一個新的市場, 未來我想會出現許多以Google App Engine為技術核心的軟體公司, 這些軟體公司不僅提供SaaS軟體服務, 他們也可以販賣這些軟體給企業, 由企業自行佈署到Google的App Engine並自行管理. 未來Web 2.0的網站也會比現在多更多. 頻寬與硬體因App engine的出現不再是Web 2.0創新者的門檻. 不過這一切還只是開始, Google App Engine目前只支援Python開發的web application,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支援 LAMP , or JavaEE or ROR ? 不過這讓那...

聽完Google雲端運算後心得

5/6專程到台北聽 李開復博士的演講 , 最近雲端運算似乎很熱門,昨天的演講現場也可以反應出目前雲端運算的火熱,這次的演講在我看來還是偏向雲端運算的運用與雲端運算對你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對於雲端運算的技術細節僅有2到3的Slide帶過, 不過已能滿足我對雲端運算的初步認識, 我大約摘要一下昨天有聽到比較有意思的部份 1. 雲端運算其實早已存在你我的生活, Search,Web mail, 線上連絡簿, etc 2. 李博士使用人類存放金錢的歷史演進, 從藏在自己家裡枕頭下->存放在錢莊->存放在銀行, 強調未來的資訊的存放演進也漸漸從個人電腦走向專家建置的網路儲存空間 3. 資訊存放在專家建置的網路儲存空間減少資訊同步的困擾與個人電腦損壞工作環境的再建立, 例如: 手機的聯絡人, Outlook的連絡人 , 你多久透過手機同步軟體同步這些資訊, 如果Notebook壞掉, 是否可以很快在另一台電腦重新開始工作. 4. 未來個人電腦依賴套裝軟體會大幅降低, 軟體會逐漸以Web Service的型態出現, 溝通, 分享,協同作業是Web Service型態的軟體所帶來的好處 5. 一斤的數據遠比一兩的演算法值錢 , 李博士使用Google線上翻譯品質來說明這個Google內部的金科玉律. 以目前最進步機器翻譯的演算法, 沒有大量的資訊輔助分析,翻譯出來的文件可讀性還是不高, 李博士宣稱, Google中英翻譯已經有高中生程度. 6. Google的GFS檔案系統的高可靠性, 原理有點類似Raid5. 7. Google使用廉價的DIY伺服器組起龐大的伺服器群, 也就是所謂的"雲". Google每年的伺服器, 網路頻寬等預算為10億美金(不知我有沒有聽錯). 目前最大的瓶頸不在頻寬, 反而是機房的電力支出. 聽完演講, 對Google的技術是讚嘆,外加一些恐懼, 如果說微軟是個人電腦端的軟體霸主, Google的企圖心可想而知,Google要成為的是網路軟體的霸主, 雖然Google的企業精神是不做惡, 但是巨人的掘起,無形中也代表許多弱者隨之煙飛煙滅, Google Apps就是我看到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前幾年在市場上看到許多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的All-in-one,而且可以擋垃圾郵件的E-Mail伺服器, 我不曉得目前是否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