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2的文章

[文章閱讀] 新理論說,我們對世界的有意識體驗只是一種記憶

圖片
這篇文章是我在 Hacker News 上面看到的,一開始很好奇 Hacker News 怎麼會分享這種文章,結果讀了沒多久就讓我想起了 慣性思考大改造 這本書,內容有一部分在探討我們的意識從何而來 這篇文章在講根據最新研究發現 我的們當下意識其實跟你的記憶是有關的 ,所以我在慣性思考大改造裡面看到腦神經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竟然發現人要做一個動作竟然是 動作優先於意識 ,也就是 我們的動作存在一種預設的現象 , 你以為是你的意識在主導動作,其實不是 這引發一個哲學問題, 人有自由意識嗎? 這篇文章其實只是更加證明這件事,所以未來的機器人會不會有意識? 我的想法是應該是有可能的, 這篇文章的作者專長跟腦神經科學有關係, 她的第一本書《 人工智慧會取代我們嗎 》(Thames & Hudson)已於2019年出版。是跟人工智慧有關係,我想科學家應該對這個主題已經在研究, 如果你有學深度學習應該會知道目前的類神經網路就是模仿人類的腦神經思考模式 ,但是目前腦神經的連結數量與速度,機器還是輸給人類,目前你看到的影像辨識成果已經幾乎非常厲害, 人工智慧還會畫畫寫文章 ,接下來就是 人工智慧是否有可能產生自我意識 ?我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在想這個問題, 如果記憶會影響人的意識,那麼當機器的運算速度跟記憶體更龐大到足以媲美人的大腦神經連結數量與數度,要產生自我意識似乎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也許 100 年後的人類看了 魔鬼終結者這部電影會發現這簡直是先知電影 文章網址 Our Conscious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Is But a Memory, Says New Theory 如果你是開源報報的訂閱讀者,我把 整篇文章翻譯成了中文 並加上了重點標註以方便你的閱讀 工商廣告時間 Learning Notes Plus 系列軟體是我在上線上課程時遇到的痛點所開發出來的筆記輔助工具,如果你也是主動的線上學習者,歡迎參考看看,也可以給我一些意見回饋,對了這不是免費軟體,真的有需要或是你很好奇心這個軟體在做哪些事情,再安裝起來測試 開源報報使用 Patreon 訂閱平台 ,無廣告,周一到週五每天三篇中文開源專案報導 訂閱內容更新通知 如果對這個部落格內容有興趣可以透過  substack 來訂閱 ,當有新的文章發布時,你會收到 e-mail 通...

[影片筆記] 邁向成功的 8 個關鍵字

圖片
 看了一個 TED 演講,主講人花了 7 年的時間訪談了 500 位成功人士後歸納了 8 個關鍵字 以下是我看了這部影片整理的筆記 - 以下的影像截自影片 1 熱情就是我的動力 不要以追求金錢為目的,而是愛為出發點 2. 努力工作 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並樂此不疲 3. 追求卓越 4. 專注 5 推力 質疑自己哪邊還做得不夠好 6 服務的心態 7 想法 如何獲得想法 傾聽 觀察 好奇心 發問 解決問題 連結 8 堅持 我的感想 因為他都是訪談成功者的經驗,難免會犯了 倖存者謬論這個錯誤 ,因為我們不會去訪談失敗的人,或是說失敗的人也沒機會浮出檯面讓人去訪談 其實我比較想聽聽 失敗者的經驗,例如不要去做哪些事情 ,例如上面的第八點我的個人感想是有時候你還是需要轉彎 pivot , 堅持的基礎是在你走對的方向,但是如果你是新創事業,沒有人可以跟你保證你是在對的方向 工商廣告時間 Learning Notes Plus 系列軟體是我在上線上課程時遇到的痛點所開發出來的筆記輔助工具,如果你也是主動的線上學習者,歡迎參考看看,也可以給我一些意見回饋,對了這不是免費軟體,真的有需要或是你很好奇心這個軟體在做哪些事情,再安裝起來測試 開源報報使用 Patreon 訂閱平台 ,無廣告,周一到週五每天三篇中文開源專案報導 訂閱內容更新通知 如果對這個部落格內容有興趣可以透過  substack 來訂閱 ,當有新的文章發布時,你會收到 e-mail 通知 Image by  Colin Behrens  from  Pixabay  

我們都在用錯誤的認知看對方

圖片
  這幾年如果你問我哪一本書是最值得閱讀的,我都會推薦 慣性思考大改造 這本書,這本書在閱讀的時候很燒腦,但是這本書也幫助我使用不同的維度在看這個世界,也讓我發現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幻覺」中。 聽起來好像很玄妙,其實這很科學,如果我告訴你這個世界你看到的一部分事物是我們的大腦所虛構出來的,我想你應該會覺得我大概是瘋了 OK 我來舉一個實例好了 慣性思考大改造這本書快到尾端的時候有提到一件事, 我們認識一個人其實都是用自己的「想像」在看一個人 ,這個人看起來 他是個友善的人 他是個風趣的人 他是個很有同情心的人 ...... 我可以列舉更多, 這些資訊其實都是你跟他短時間接觸所得到的訊息,但是你真的了解他嗎?  不! 你沒跟他一起生活,就算有你看到的這些特質都只是他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他的很多特質可能還是你的大腦所「幻想」出來的,也就是俗稱的 「腦補」 , 我們的大腦為了效率會自動去補足我們看不到的資訊,所以這也會對一個人產生許多錯誤的認知,如果你還有玻璃心問題,甚至還會認為被對方欺騙了而有受傷的感覺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確實是如此,所以慣性思考大改造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 身為人,我們並沒有看到「實相」,而是看到了「虛相」 。 動物的生理構造反而可以看到比人類更多的實相,例如豹為了捕捉獵物,它的眼睛可以看到比人類更遠的地方,貓的聽覺,狗的嗅覺都比人類敏銳很多 但是人類會被這樣「設計」也都是演化的結果,你想像一下,如果你的聽覺很敏銳,可以聽到許多聲音的頻率,我想你的大腦大概也會受不了 有了以上的認知基礎, 如果你錯看了一個人,真的不是對方騙你,是因為你都是用自己的大腦想像在看對方 我再舉一個例子,林志玲是大家公認的美女,氣質優雅,談吐不凡 ,EQ 很高....  但是這些特質都是你從大眾媒體所聽來的, 你真的認識林志玲嗎 ? 我們的大腦透過這些公眾的資訊去塑造出了 「林志玲」這個氣質美女形象,但是如果你有以上的認知,你必須告訴自己,你看到的還是「虛相」而不是「實相」 林志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大概只有她知道,可能與她朝夕共處的先生也不知道,因為我們的感知原理並無法看到實相 ,你看到的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根據你接收到的訊息所塑造出來的虛相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林志玲在路邊抽菸,或是她在路邊發飆,你會不...

心為什麼會累?

圖片
  在 FB 上面看到這篇報導 -  心為什麼會累?研究證實與神經傳導物質有關 裡面提到 -  大腦過多的麩胺酸(glutamate)會導致認知疲乏 這對於經常在動腦的知識工作者就要注意了,但是大腦要如何降低 麩胺酸(glutamate) 我用 Google 關鍵字找到了一篇文章 - 哈佛醫師推「天然健腦丸」!維持大腦平衡,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這篇文章沒有提到 麩胺酸會導致心累的問題,但是卻提到 麩胺酸是我們學習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這篇文章倒是提到了 儘管勞苦功高的是麩胺酸,但 精神病學更關注一群負責調節傳遞腦部訊息與所有其他運作事項的神經傳導物質 —— 血清素 、 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 。負責製造它們的神經元,雖然只占全部腦細胞的1%,但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卻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它們可以命令神經元製造出更多的麩胺酸,也能提高神經元的效率或者改變受體的敏感度 。 「跑步」很像服用少量的百憂解或利他能,因為運動也有促進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的作用 ;更深入地說, 運動可以平衡這些神經傳導物質 , 還有腦部所有其他的神經化學物質 ,而且你將會發現,維持大腦的平衡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第二篇文章沒有提到 麩胺酸過多的副作用,倒是提到 血清素 、 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這三個神經傳導物質會命令神經元製造出更多的 麩胺酸 這讓我想到了 Facebook 成癮也是跟多巴胺有關 -  Facebook成癮? 腦內多巴胺作祟 如果用歸納法的角度看, 血清素 、 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會導致製造出 更多的 麩胺酸,所以也就會讓人心累? 所以 血清素 、 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也不能過多? 哈佛醫師推「天然健腦丸」!維持大腦平衡,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這篇文章最後建議運動 有促進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的作用,我想應該是讓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保持平衡,而讓我們的大腦處於正常運作的優良狀況 我自己的經驗是當寫程式卡關的時候去運動後通常腦袋變得比較靈光一點 麩胺酸除了透過 血清素 、 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令神經元製造,那麼是否也可以透過攝取食物的方式來獲得? 那麼 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取也能避免心累的狀況 我在維基百科看到 這篇 ,裡面有提到 加工食品常含有人工抽取的麩胺酸,味精也有 所以知識工作者除了要多運動,加工食品也不能吃太多 工商廣告時間 Learning Notes ...

卡片盒筆記法的日常練習 - 用 Blog 公開筆記效果會更好

圖片
  前幾天我分享了 心法為上,工具次之 ,今天再分享一件事 - 用 Blog 公開筆記效果會更好 卡片盒筆記法很重要的練習 - 看了一篇文章或是書的章節要用自己理解的認知寫摘要 這件事任何軟體工具都沒辦法要求你做到 但是我發現寫 Blog 效果還不錯,因為寫 Blog 要公開出來,你就不會只是複製跟貼上 , 私人筆記沒人看,所以就不會要求自己去做這件事 , 這種用自己的理解寫下來的摘要習慣自然不容易養成 剛開始可能覺得有困難,但是寫一陣子後就習慣了 當在 blog 累積出一堆筆記,還有一個練習 - 回想與關聯然後再創造 例如我看了兩本主題沒有關聯的書 - 把成功當作習慣,被討厭的用氣 我發現裡面 有相關重疊的想法,或是有衝突的想法 ,這個地方就很值得記錄下來,然後再寫一篇 blog 出來,然後再加上關聯 以上這些事情雖然目前有些筆記工具強調幫你找出關聯 但是 洞見的產出還是要靠自己不斷從過去的筆記中去找連結 克服被嘲笑的心理障礙 對了 寫 blog 因為要公開,所以你可能會有心理障礙,怕文筆不好被笑或是想法被打臉,其實就把這件事當作是一個反思,反而會讓自己的想法更周密,往好處想也不是壞事,而且也會刺激自己去找更多的資料來看 卡片盒筆記這個方法, 也很適合看影片,線上課程,或是聽 podcast 等情境 說了那麼多寫筆記,你可能又會問,寫筆記這件事除了以後用來複習,還有哪些好處? 人的記憶分成 短期記憶跟長期記憶 , 如果你經常苦於學了東西後經常會忘記 ,那麼你可以在學習中做一件事來改善,那就是 每次上完一個課程片段/看了書後的一個章節/閱讀一篇長文後,不要馬上看下一個講座或是書的章節,而是花 5 分鐘的時間寫一下剛剛學到的重點摘要 ,至於摘要要寫哪些東西, 描述一下剛剛看的內容重點 - 用自己理解的想法去寫,不要去 copy/paste 記下第一次聽到的陌生名詞或是觀念與想法 看了這個內容後產生了哪些問題? 這個習慣培養起來後,你漸漸會發現長期記憶改善了,而且還會開始幫你連結其他的知識點 所以我還是強調,先培養習慣再使用工具! 工商廣告時間 Learning Notes Plus 系列軟體是我在上線上課程時遇到的痛點所開發出來的筆記輔助工具,如果你也是主動的線上學習者,歡迎參考看看,也可以給我一些意見回饋,對了這不是免費軟體,真的有需要或是你很好奇心這個軟...

不要隨便給別人建議

圖片
  看到這篇文章  專訪/《四樓的天堂》黃秋生、謝盈萱:「朋友應聆聽不該教導,我們沒有聰明到可以指引別人的路怎麼走」 | Vogue Taiwan 這篇文章我沒仔細看完,但是我很喜歡裡面講的一句話 謝盈萱:「我們都沒有聰明到可以知道別人的路該如何走」 我前一陣子在看一本書 把成功變成習慣 ,這本書是史丹佛一位教授寫的,他也提到不要隨便給人建議,他裡面舉了一個他給他的學生的建議,他後來說還好他的學生沒有按照他的建議 他自己經歷過幾次給別人建議後發現並沒有比較好的結果,他給了一個總結 : 不要隨便給別人建議 所以我很喜歡 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裡面講的「課題分離」這個概念 每個人來到這世界,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功課要做,還有要體驗的事物,至於是好是壞,就由自己去承受吧! 如果你還沒看過被討厭的勇氣,可以先看看這個 youtube 短片介紹,但是我還是建議你去買書來看一次 工商廣告時間 Learning Notes Plus 系列軟體是我在上線上課程時遇到的痛點所開發出來的筆記輔助工具,如果你也是主動的線上學習者,歡迎參考看看,也可以給我一些意見回饋,對了這不是免費軟體,真的有需要或是你很好奇心這個軟體在做哪些事情,再安裝起來測試 開源報報使用 Patreon 訂閱平台 ,無廣告,周一到週五每天三篇中文開源專案報導 Image by  Bernhard Jaeck  from  Pixabay  

[看影片筆記] 無欲無求 一心坐禪

前一陣子看了這部 NHK 的紀錄片  無欲無求 一心坐禪 - NHK WORLD PRIME | NHK WORLD-JAPAN On Demand 也許看完這部影片還是無法找到生命的意義,但是快到片尾的時候,裡面出現這段話我還蠻喜歡的 「 不能因為討厭生活裡的一些事就放棄生命 每個人都是這樣 不管你去哪裡 都會有你不喜歡的事情 無論你接受與否 這些事情都是存在的 」 裡面那位法國人最後體會到活在當下,放下身邊的事物,注意到原來自己是活著的,其實這件事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因為我們總是被過去現在未來給牽絆 ,大腦要放空與去除這些思慮,可能就要像影片中的修行人一樣每天打坐,對現代人而言似乎不太可行 我是利用閱讀來轉換自己的注意力,雖然還是有不少的思慮,但是至少在閱讀那個當下,不會放任注意力去煩惱一些還沒發生的事情

面對不可確定性的鍛鍊

圖片
  我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在上自然課有一個章節在介紹每一級的地震大概會發生甚麼樣的狀況 我當時幼小的心靈大為震撼,心想這實在太恐怖了,最好地球不要發生地震,一直到我遇到人生有史上遇到最大的地震 - 921 地震 所以似乎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我們不要就不會發生, 而是我們在這件不可預期的事件發生後要學會如何去面對的心態 這幾年我也學到一件事 - 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最好的方法就是 用好的每日習慣去對抗不確定性 ,例如你擔心會得癌症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憂慮,而是培養運動習慣還有不要亂吃東西 但是你會覺得我真的遠離憂慮了嗎? 我後來也發現光是良好的習慣還要去 學習冥想 - 將心中的雜念去掉的習慣 最近的台海戰爭氣氛很濃厚,你說這件事會發生嗎? 看了以上我的說明,如果 921 地震都會發生了,烏克蘭戰爭也發生了,還有什麼事情不會發生? 但是這件事是你我可以掌控的嗎? 這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憂慮,不好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所以要如何去面對,除了鍛鍊自己的身體, 不要忘記鍛鍊自己的心理韌性 , 這些不好的事情真的發生了,如何去面對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韌性鍛鍊 對了面對戰爭的心態我也是反戰的,但是就像我講的,有時候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真的發生了,我的心態不是舉白旗投降當順民就是了, 因為歷史上太多當順民後下場也很淒慘的案例 🤣 對了每個人的選擇與立場都有自己的考量,我們也要學會一件事 - 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別人 ,因為我是相信 每個人到了這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功課」要修練,而你要做的功課跟別人不一樣,既然不一樣,那我們就停止去批判別人吧! 工商廣告時間 Learning Notes Plus 系列軟體是我在上線上課程時遇到的痛點所開發出來的筆記輔助工具,如果你也是主動的線上學習者,歡迎參考看看,也可以給我一些意見回饋,對了這不是免費軟體,真的有需要或是你很好奇心這個軟體在做哪些事情,再安裝起來測試 開源報報使用 Patreon 訂閱平台 ,無廣告,周一到週五每天三篇中文開源專案報導 Image by  loki su  from  Pixabay  

心法為上,工具次之

圖片
  在我的書法老師作品底下經常會看到有網友問老師這支筆要在哪邊買到? 其實我以前學習書法的時候也是會犯了這個毛病 反而比較少看到有網友在問老師,想要學習這種風格的書法 要如何開始?要怎麼練?每天要花多少時間? 這個算是一種認知謬誤, 誤認為高手用了什麼工具,我也要跟著一起用,然後我就可以跟他一樣厲害 今天看到一位網友分享筆記工具也是一樣, 大家都在追求筆記工具的聖杯, 筆記工具一直換,最後也發現自己花在學習的時間太少,也沒養成寫筆記的習慣 我最近在看一本書 - 卡片盒筆記法 ,你可能會看到不少人會說某些工具適合某些工具不適合卡片盒筆記法,其實我自己看了這本書的感想是, 當年發明卡片盒筆記法 德國社會學家【盧曼Niklas Luhmann】年代 根本沒有軟體工具,他還是自己用手寫的方式然後編碼自己去管理這些卡片筆記 其實 重點反而是我們學習了後要有習慣將剛剛學到的東西寫下來的習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慣 - 回想與關聯 卡片盒筆記法這本書可是說有很大的一部分都在講 - Learning How to Learn 的心法 我三年前去新竹敏捷社團分享 Notion 這個筆記工具,我第一個簡報就有講了 - 先培養好做筆記的習慣,再來追求工具要如何使用 所以向高手學習,切記:心法為上,工具次之! 工商廣告時間 Learning Notes Plus 系列軟體是我在上線上課程時遇到的痛點所開發出來的筆記輔助工具,如果你也是主動的線上學習者,歡迎參考看看,也可以給我一些意見回饋,對了這不是免費軟體,真的有需要或是你很好奇心這個軟體在做哪些事情,再安裝起來測試 Image by  iqbal nuril anwar  from  Pixabay  

我的非資訊本科畢業生轉戰軟體業經驗分享

圖片
  上週分享了我從機械業轉戰軟體業的心得分享 ,引起很大迴響,但是我在那篇貼文下方有提到 - 我去資策會學 C/C++ 已經有程式設計的底子,在學校專題更是用 6502 組合語言搭配 6522 I/O 介面卡接收 sensor 訊號與做步進馬達控制 ( 有這種技術能力卻找不到程式設計的工作?這件事有機會再談了 ) 今天想分享一下我踏入軟體業後的一些經驗 我平均下班時間是半夜 12 : 00 ,當時我的綽號就叫 - 拼命三郎 其實我並不鼓勵這樣做,但是這卻是我不得不走的路 當年從機械業順利進入軟體業時,軟體公司對於學歷上寫機械科系畢業的畢業生是很質疑具備有程式設計的能力,就算我真的有辦法完整說出當時如何利用組合語言做 I/O 控制 這次轉換跑道雖然成功進入 IT 公司,因為不是本科系的,所以就被分派到軟體測試部門維護自動化測試程式 ( 使用 C 語言開發的 Windows 桌面視窗軟體 ) 當時那家公司擴張的很快,我進去不到兩個月,部門主管卻希望我擔任測試軟體課長這個職位,但是條件是不要再寫程式了必須要帶人 ,我拒絕了。原因是我覺得我才剛踏入資訊業沒多久,管理職並不是我踏入資訊業的初心 , 我希望當一名貨真價實的軟體工程師 也許大家有個疑問 - 我怎麼有辦法在那麼短的時間獲得主管對我的信任? 看一下我後來進入部門的發生了哪些事就知道了 當時生產線的測試程式經常要改版,那家公司剛好整個組織大變動,維護測試程式的工程師被調到另一個軟體開發部門,但是生產線可不能停 ,這個工作落到我身上 。 我後來從另一位同事口中知道當時的部門主管其實是抱著讓我試看看的心態,原本要接這個工作的工程師選擇去另一家公司上班 記得第一次跟部門主管去生產線部門開會時,還一直問我你真的可以在時間內將生產部門的要求寫出來?我回答 Yes 我當時在找軟體開發工作是這麼對自己說的 - 如果這次轉換跑道真的找不到軟體開發工作,積蓄花光了白天就去 7-11 打工先維持生活所需,晚上再繼續學程式設計 所以當時的困難真的會打倒我? 心理都已經預想過找不到工作的情境了,豈能在第一次的任務交代就失敗? 當時很多同事不太能理解我為何這麼拼? 其實道理很簡單 - 基於上面主管對自己的不信任,再加上因為自己不是資訊相關科系,所以相當珍惜這份軟體開發的工作機會,後來我遇到幾位有類似經驗的網友,大家提到這段走過的路...